笔趣阁

奇奇中文>熙梦什么意思 > 第21章(第1页)

第21章(第1页)

“今介甫独信数人之言,而弃先王之道,违天下人之心,将以致治,不亦难乎?”

“ 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苗钱不便者,天子出其议,以示执政,而介甫遽悼悼然不乐,引疾卧家。”

之前有人说青苗钱不好,你竟然不高兴直接称病在家了。

“光被旨为批答,见士民方不安如此,而介甫乃欲辞位而去,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,故直叙其事,以义责介甫,意欲介甫早出视事,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,以福天下。”

你不来上班,皇帝就把活派给我了,你还是好好做事,造福天下吧。

“光近蒙圣恩过听,欲使之副贰枢府。光窃惟居高位者,不可以无功,受大恩者,不可以不极,故辄敢申明去岁之论,进当今之急务,乞罢制置三司条例司,及追还诸路提举常平、广惠仓使者。主上以介甫为心,未肯俯从。”

我之前想让皇帝把制置三司条例司撤了,皇帝还不愿意,皇帝还是更向你你的。

“光窃念主上亲重介甫,中外群臣无能及者,动静取舍,唯介甫之为信,介甫曰可罢,则天下之人咸被其泽;曰不可罢,则天下之人咸被其害。”

“方今生民之忧乐、国家之安危,唯系介甫之一言,介甫何忍必遂已意而不恤乎?夫人谁无过,君子之过,如日月之食,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,何损于明?”

“介甫诚能进一言于主上,请罢条例司,追还常平使者,则国家太平之业皆复其旧,而介甫改过从善之美愈光大于前日矣,于介甫何所亏丧而固不移哉!”

“光今所言,正逆介甫之意,明知其不合也,然光与介甫趣向虽殊,大归则同,介甫方欲得位,以行其道,泽天下之民;光方欲辞位,以行其志,救天下之民,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。”

“故敢一陈其志,以自达于介甫,以终益友之义,其舍之取之,则在介甫矣。”

司马十二把写好的信交给妻子,白天再由妻子交由来家里玩的臱儿带回去。

臱儿带回去给父亲,父亲看了当晚就又回了封信让臱儿第二天去玩的时候带过去。

王安石在回信中写到,

“某启:昨日蒙教,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,而议事每不合,所操之术多异故也。虽欲强聒,终必不蒙见察,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辨。重念蒙君实视遇厚,于反覆不宜卤莽,故今具道所以,冀君实或见恕也。”

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,但估计也必定也不被你所谅解,所以只简单地给你回信,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。

“盖儒者所争,尤在于名实,名实已明,而天下之理得矣。今君实所以见教者,以为侵官、生事、征利、拒谏,以致天下怨谤也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,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,以授之于有司,不为侵官;举先王之政,以兴利除弊,不为生事;为天下理财,不为征利;辟邪说,难壬人,不为拒谏。”

如今你说我的不是,是因为新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,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。

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,用来兴办好事,革除弊端,这不是惹是生非;替国家理财政,这不是搜刮钱财;驳斥错误言论,责难奸佞小人,这不是拒听意见。

“至于怨诽之多,则固前知其如此也。”

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,我本来也预料到会是这样的。

“人习于茍且非一日。”

人们习惯于茍且偷安、得过且过早已不是一天的事了。

“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、同俗自媚于众为善,上乃欲变此,而某不量敌之众寡,欲出力助上以抗之,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?”

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、附和世俗的见解,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,(因而)陛下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,那么我不在乎会有多少人反对,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,(这样一来)那么那些人反对的人怎么会不对我大吵大闹呢?

“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,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膏泽斯民,则某知罪矣;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,守前所为而已,则非某之所敢知。”

如果君实责备我是因为我身居高位,而没能帮助陛下干一番大事业,使老百姓得到好处,那么我是有罪的;如果你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,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,那我可不敢领教了。

“无由会晤,不任区区向往之至!”

臱儿觉得自己夹在这两个老头子之间送信真是莫名其妙。

司马光认为,

“天下安有此理?天地所生财货百物,止有此数,不在民,则在官!”

财物的总量是一定的,国家有钱了,自然就是剥削了民众,只不过这里的民众是封建地主和富农而已。

司马光看来,财富是一场零和博弈,国家与百姓是对立关系,因此主张节用。注3

王安石则认为财富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,关键在于理财是否妥当,国家和百姓也并非全然对立,而是互利共生,因此提倡开源。

王安石所做的就是一种雏形般的宏观调控,多征收富人的钱财来补充政府财政支出,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,以工代赈的方式救济灾民。

但难就难在司马光代表的正是士大夫阶级和封建地主的利益,不只是司马光,大多数朝臣也都是如此。

所以王安石也清楚,呈口舌之辩怕是也辩不明白的,人家损失的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,新法一出王安石便与自己的亲眷好友都不再是同路之人。

王安石十几年前在舒州任通判时就曾做过一篇《游褒禅山记》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